当前位置:   首页  统战理论

从美国、加拿大和古巴宗教状况看我国宗教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去年底,笔者和中华海外联谊会的同志赴美国、加拿大、古巴三国考察访问,就宗教促进社会和谐等问题,分别拜会了美国教会、加拿大华人社团、古巴中华总会馆等有关负责人并座谈调研。总结分析了三国的宗教的基本状况,并就结合我国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如何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提出一些看法和思考。
一、三国社会宗教的基本状况各不相同
美国社会的宗教氛围极其浓厚,信教人口比重和数量大,据有关民意调查显示,高达94%的美国人信仰上帝;宗教派别和组织数量多,据统计,目前美国全国约有250多个宗教派别,33万个地方性的教会团体,26万多名传教士;宗教场所星罗棋布,据说现有30多万座基督教教堂、犹太教会堂、清真寺及其他一些宗教活动场所,足以容纳2/3的美国人口。美国对待宗教有两大基本原则,即强调宗教信仰自由和实行政教分离。这两大基本原则由《权利法案》所确认,目的是通过政府方面的法律引导,保证宗教之间的和平共处,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与美国不同,他们不像美国那样强调政教分离,对主流派教会及其教育事业实施一定的财政补贴,各教派无须为自身的生存相互激烈的竞争,因此没有形成像美国那样的宗教市场。目前,在加拿大9000多万人口中,天主教徒约占50%,基督教徒(新教各派)约占40%,其中属于英国圣公会的教徒约80万人。此外,穆斯林和犹太教教徒各约为几十万人,其余为东正教徒、印度教徒、佛教徒等。基于加拿大多样性社会和多元文化,致力于基督教不同教派之间、各宗教间的相互容忍、理解和加强合作,共同广泛参与加拿大的社会事务。
古巴历史上是一个以天主教为主的国家。与其他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一样,国内虽有天主教、新教、犹太教和各种非洲宗教,但天主教势力最大。在古巴大约有450万接受过洗礼的天主教徒。古巴各宗教间能平等交流,发挥各自的特点,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二、三国宗教对公民道德规范各有所翼
在美国,基督教成为美国的立国之本和国民道德的基础,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一直是基督教传统,美国社会的道德伦理就是基督教伦理。因此,美国人极为关注作为国人精神支柱和道德源泉的基督教传统。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曾深刻认识到,国民的道德离不开宗教支持。他说:“在导致政治昌明的各种意向和习惯中,宗教和道德是必不可少的支柱。……纯粹的政治家应当同虔诚的人一样,尊重并珍惜宗教和道德。……尽管高尚的教育对于特殊结构的心灵可能有所影响,但根据理智和经验,不容许我们期望在排除宗教原则的情况下,国民道德仍能普遍存在。”
60年代后,加拿大不少人受到宗教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脱离了教会,但并未加入新的教会组织。针对教会组织减员的趋势,加拿大一些主流派教会如联合教会、长老会人士担忧的是社会世俗化造成的道德价值的伦丧,而不是本派成员的减少。他们认为,信徒人数多少不是问题的关键,以往人数虽多,但许多人是因社会文化传统而进教堂,并非虔诚所致,如今人数虽少,但都是教会的中坚力量,质量较高。对未来加拿大宗教之前景,他们多持乐观态度。在他们看来,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绝对代替不了人们对精神的需求,现在加拿大政府十分重视利用媒介宣传搞道德教育,而加拿大社会的道德基础是宗教道德,确切地说是基督教道德,因此加拿大社会还是离不开宗教,教会仍可大有作为。
在古巴,注意调整宗教政策,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了让公民树立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品德,注意把公民的宗教信仰纳入到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范畴之中,本着“外松内紧”的控制原则,修改了不允许宗教信仰者入党的规定,使这部分群体走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步骤,影响和带动公民牢固树立热爱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
三、三国宗教组织服务社会方式之招术
美国的各个教派,不论大小,都把开展社会服务从事慈善活动作为自己的天职,把提供社会服务看成是在社会中发挥和扩大影响、体现自身价值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全力以赴地投入其中。据统计,美国的宗教社团每年花在社会服务上的资金大约为150—200亿美元。目前,宗教团体慈善机构所提供的社会服务包括了济贫、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与家庭援助、法律援助、社区服务、国际援助等社会需要的各个方面。在美国,各种各样的团体组织中大约一半的成员与宗教有关;一半的私人慈善事业具有宗教色彩;一半的义工活动是由宗教组织提供的。
加拿大历史上的宗教之间并不是很和谐的,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冲突。但宗教组织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教会作为地方会所和社会交际中心,也是当时社会组织的一个重要成份。宗教在公众参与意识方面已经有了一套与其运行相适应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使得加拿大的宗教组织在完成社会职能、协调社会关系、协助政府工作等方面都能发挥出明显的作用。宗教组织通常的分类是按其受益对象分为公共大众获益,即慈善的,如:医院、学校、环境保护组织、穷人救济机构等。即使在今天,在某种程度上教会依然在经济、人权和社会问题上,充当社会的良心。所以,宗教在加拿大公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公信度,因而公众参与意识比较强。
古巴1961年革命胜利后,一直处于美国的经济封锁之中,古巴政府在面临着严重生存危机的同时,也面临着社会动荡和政权被颠覆的危险。这期间,天主教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98年1月,古巴天主教会向罗马教皇约翰·保罗发出邀请,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破天荒地亲自前往机场迎接,以最高规格接待了罗马教皇,并对教皇维护社会公正和关心穷人的立场大加赞赏。教皇在访问期间对美国的封锁进行了批评,这无疑是一种道义上的支持。就在罗马教皇访问古巴后的第五天,美国务院宣布通过“古巴援助法案”,首先在医药和食品方面有条件地减少禁运程度。总统克林顿宣布,允许运载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飞机直航古巴,同意在美国的古巴侨民汇款到古巴,要求国会通过允许向古巴销售粮食的立法。古巴天主教的这一举措,撕开了美国政府严密封锁的口子,使古巴社会民众受益,因此,天主教在古巴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四、发挥我国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作用的思考
从美国、加拿大、古巴的情况来看,宗教自身的和谐因素发掘得比较充分。我国的宗教状况与它有很大的相似性。宗教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很多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力弘扬宗教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阐明和谐社会强调的和谐与宗教关系的一致性。一个和谐的社会大致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宗教的积极因素主要是宗教教义教规教理本身具有的,即各宗教所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如佛教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天主教、基督教的“荣神益人”,道教的“齐同慈爱、济世度人”,伊斯兰教的“两世吉庆”等,两者的目的是一致。因此,和谐社会强调的和谐与宗教想要协调的关系具有一致性。所以,充分发挥和深度挖掘宗教教义教规教理,并加以肯定和褒扬,增加信教群众进一步充分弘扬的心理驱动力,为宗教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一个广阔的平台。
二是挖掘阐扬宗教的和谐理念强化其维护稳定功能。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需要一个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宗教神学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和”的思想,这些包容、和谐的宗教思想对社会发展进步必将产生积极影响。我们要通过科学运作,积极作为,协调各宗教团体推进宗教神学思想建设,认真研究,着力挖掘,积极阐释教义教规中的和谐因素,充分发挥各教派所共同倡导的和合友善、律己修身的思想境界;弘扬慈爱和同、为善尚义的传统美德;培养淡泊宁静、贵德守真的人格品德;彰显关爱彼此、利益人群的优良教义;净化尊重差异、求同存异的人际关系,促进五大教“多元共存,和合共生”,使宗教和谐理念在五教同光中焕发时代光彩,为加快发展“铺路”,为社会和谐“添彩”。
三是正确运用宗教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各种宗教都形成了各自比较稳固的组织体系、典章制度、经典教义和活动方式,形成了一批专门的宗教教职人员。通过各种宗教组织联系广大信教群众,具有很强的社会组织功能;通过引导宗教充分发挥这种组织功能,能使信教群众形成一股巨大的社会力量,积极投身于和谐社会建设。特别是各种宗教不仅有它自身所提倡的道德,而且强调道德修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宗教充分发挥这种道德规范功能,能使信教群众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规范自身行为,为和谐社会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四是鼓励宗教界开拓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新空间。宗教神学思想具有丰富的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服务社会、关爱生命的人文资源。特别是健康发展的宗教一般都拥有良好的道德形象和固定的信教主体,只要引导和运作得当,在某些时候比世俗慈善组织的同类活动更有感召力和实效性。一方面要用正确看待和认识宗教界正当慈善行为的积极有益效应,有针对性地着力挖掘宗教神学中多行善举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要致力拓展宗教慈善公益思想的作为视野与空间,把过去宗教界慈善活动一般局限在赈灾、扶贫、济困、支教、助残、养老等固有传统,扩大延伸到健康教育、法律咨询、心理慰籍、环境绿化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等更新领域,以更好适应现代社会的多元要求。

 

                                                                                                                    (摘自统战理论网)

[返回]